2023/3/24

有關媒體報導「無米樂樂不了!光電場噬後壁,百座足球場大」造成農地遭濫用及糧食危機之新聞,農委會澄清,臺南市後壁區為優良農地,亦為水稻重要產區,並無大面積開發設置太陽光電之情形,也不同意優良農地變更設置太陽光電。 特定農業區不得變更設置太陽光電並強化審查流程 農委會表示,農業發展條例第10條明定,農業用地變更為非農業使用時,應以不影響農業生產環境之完整為前提,農委會已於109年7月修正「農業主管機關同意農業用地變更使用審查作業要點」,限制特定農業區及養殖漁業生產區,無論面積大小,均不得變更設置太陽光電;對於2公頃以下之農業用地,亦不同意變更;此外,強化審查流程,對於2至30公頃屬地方開發審議案件,應徵得中央農業主管機關審查同意,嚴格審查。針對媒體報導有業者於後壁區開發設置太陽光電,農委會將督導臺南市政府依規定加強審查作業,以維護農地資源及生產環境完整。 農業為本、綠能加值、共創雙贏 農委會再次強調,配合國家再生能源政策之推動,農業綠能發展一定是在不影響農漁民權益、農漁業發展及生態棲地環境的前提下,以「農業為本、綠能加值」為主軸,優先推動屋頂型太陽光電(畜禽舍、農糧製儲銷設施),再逐步發展地面型漁電共生。基於農地仍應提供農產業發展為主,對於農地變更設置太陽光電使用之案件,仍會嚴格審查,真正落實農業綠能共榮發展之目標。

2023/3/24

蔡英文總統21日上午接見第三屆農村領航獎得獎者,肯定得獎者是推動農村再生的農村英雄及舵手,在臺灣各個角落長期耕耘社區,不但翻轉農村,同時領航農村永續前行,不論老中青,都為臺灣農村奠定穩固的基礎及未來的希望。對於臺灣農村各方面的貢獻功不可沒,未來也扮演著農村永續發展的關鍵角色。 農村領航全方位引領農村再生   隨著農村再生計畫的推展,為了促進農村永續發展及農村活化再生、表揚對農村社區發展貢獻卓越者,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104年起舉辦「農村領航獎」。今年全國共253位農村夥伴角逐第三屆農村領航獎,競爭相當激烈,脫穎而出的30位得獎者橫跨老、中、青三代,來自各行各業,每一個角色都盡其所能發揮自身力量、發光發亮,是農村最重要的力量。   總統府特別安排3月21日(星期二)進行接見,由農委會陳添壽副主任委員與水土保持局李鎮洋局長帶領這30位農村英雄前進總統府,接受總統接見之榮譽。總統除感謝農村英雄們對於臺灣農村的貢獻,也看到年輕人的活力,為農村注入新血,積極投入公共事務,引領農村向前航行,是推動農村發展的英雄,對於農村認真付出的夥伴,總統給予最高肯定,也期許未來有更多的英雄們能秉持對家鄉農村的熱忱與專業,將30個人轉換成3千個、3萬個人的力量,為臺灣農村帶來全新動能。 領航農村開拓國際新視界   「農村領航獎」選拔包括農村生產、生活及生態三大面向具體貢獻,此外,本屆並將社會影響力、創造共好的效益以及未來延續性等,納入指標進行評選,強調透過前瞻性的領航規劃,促進農村永續發展。今年30位得獎者將前往日本農村,就青年回留農村、農村長者照顧、新世代農業傳承、創新重塑地方價值、里山倡議等議題體驗學習,深化國際視野,希望透過這次交流學習,除了分享臺灣的經驗,也帶回日本的成功經驗,讓臺灣農村再成長,並持續培育農村人才。

2023/3/24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為提高國產雜糧自給率,降低進口依賴,自105年推動大糧倉計畫,輔導產業建構從生產面到消費端之完整產銷產業鏈,其中大豆就是一個成功例子,由於國產大豆具有非基改、新鮮、低碳足跡及高蛋白質等優質特色,該會結合產官學能量,推出黑豆米漢堡、豆奶霜淇淋產品供不應求,大豆種植面積已由104年1,652公頃、2,725公噸,增加至111年4,100公頃、5,525公噸,分別增加148%(面積)、103%(產量),預計115年面積可達1萬公頃,可提供2.5萬公噸,以國內每年食用大豆需求25萬噸估算,國產大豆占比可達1成以上。並責成在111年成立大豆產業策略聯盟穩進推動,達成目標。 多元國產大豆加工產品 直接上市   農委會說明,國產大豆推動成功祕訣,在於直接輔導食品及通路業者 (全聯、楓康超市及農會超市、MOS漢堡、無印良品等)合作開發新產品,就可在該等通路直接販售,例如黑豆米漢堡、黑豆米菓、豆奶紅茶、履歷豆奶、豆奶拿鐵、豆奶霜淇淋、豆皮、產銷履歷白玉豆干、火山泥豆腐、味噌、黑豆水等。該會更進一步與台灣最夯手搖飲業者合作採用國產豆奶原料開發各式豆奶茶飲。並成功說服以往大都以進口豆製作豆奶業者,111年採購國產大豆875公噸製成豆奶,供應3,000萬瓶國產豆奶(每瓶約170-200cc)。   該會除拓展國內多元通路外,更輔導拓展國外市場,已成功銷售台灣豆奶到日本Kaldi咖樂迪商店、神戶物產商業超市等大型通路,去(111)年供貨80萬瓶(330cc),預計今年將再擴大供貨至100萬瓶及拓展新加坡市場。 食農教育扎根   農委會說明,為推動大豆食農教育,讓國產可溯源產銷履歷大豆「優質、新鮮、安心」的食農觀念深耕國人生活,辦理大豆食農種子講師培訓,辦理國中小學雜糧大豆小學堂及營養師教學課程,帶領高職農校學生進入產地見學。同時建置食農教育網站、編印大豆童書繪本、大豆旅遊專書、大豆桌遊等文宣品加強推廣,另評選國產雜糧十大體驗路線,吸引遊客進入大豆產地認識與消費。   農委會將持續輔導建置大豆集團產區及大豆產業策略聯盟運作,完善農產品產銷鏈結模式,加強與農友契作生產,從產銷履歷生產到多元加工產品以及行銷通路及食農教育等建構完整產業鏈,逐年提升國產大豆量能及消費量,穩定大豆產銷平衡,請民眾多多支持與選購國產大豆及相關產品。

2023/3/24

財政部依「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辦理普發現金作業,發放方式採「登記入帳」、「ATM領現」、「郵局領現」、「直接入帳」及「特定偏鄉造冊發放」等5種方式,65歲以上領有老農津貼、農民退休儲金之農漁民,免經登記直接入帳,一般農漁民可利用登記入帳、ATM領現、郵局領現方式領取,相關訊息可至6000官網(https://6000.gov.tw)查詢或撥打普發現金1988免付費客服專線。 農委會強調,全民共享普發現金6,000元財政部已於22日起開放官網線上登記,為加速普發現金之發放作業並顧及部分民眾不便領取,政府針對目前已領取老農津貼或農民退休儲金的老年農漁民,透過現有的撥款管道,直接將普發現金6,000元匯入帳戶,免再上網登記! 農委會表示,一般農、漁民朋友可選擇「登記入帳」、「ATM領現」及「郵局領現」等方式領取普發現金,提醒選擇「ATM領現」管道領取普發現金的農漁民,除持一般金融機構之提款卡外,亦可持農會或漁會信用部開立帳戶之提款卡,至12家指定金融機構及中華郵政公司設置的ATM機台領取普發現金,跨行領取不會收取手續費。至郵局領現則須於郵局儲匯櫃台營業時段領取。另屏東縣獅子鄉、花蓮縣萬榮鄉、臺東縣金峰鄉之農、漁民朋友,3月20日至25日可至當地派出所登記。 農委會提醒,為讓民眾即時取得普發現金正確資訊,避免遭詐騙,財政部已建置「全民共享普發現金」宣導網站(https://pro.6000.gov.tw/)及免付費客服專線「1988」,歡迎民眾多加利用。如遇可疑網站或訊息,請立即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或至宣導網站檢舉。

2023/3/23

臺灣農業旅遊近年來風靡亞洲,已成為東南亞旅遊市場上的臺灣必遊行程,為開拓東北亞日本市場,2022年特別邀請創作才女黃小玫親臨農場體驗並量身創作日文歌曲《嗨.你好!》及拍攝影片,以茶園、花卉、水果、漁業、美食、農廚體驗等農遊主題,運用明亮多彩的農場景致、活潑生動的農遊體驗及巴薩諾瓦風的歡快節奏,讓臺灣農遊豐富多元風貌及有趣歡樂氛圍,透過歌曲影片傳遞給遊客。在2023年3月16日更獲得「日本國際觀光影像節」亞洲組優秀賞(銀獎)的肯定,消息傳來令農遊業者振奮不已,更期待吸引國人及更多日本好朋友一起來臺農遊! 精通中、日、英的音樂影像創作才女黃小玫,以日文創作多首臺灣各地音樂影片,大力推介臺灣觀光、景點美食與各地風光,曲風明快、畫面豐富多采的風格,深獲臺日網友粉絲肯定讚賞。此次由農委會輔導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邀請黃小玫創作的日文推廣農遊影片《嗨.你好!》於2022年夏天攝製,帶領黃小玫到北中南的農場走了一遍,與農場老闆們聊天,體驗了一番農遊樂趣後,才動筆寫下YA-HO! LI-HO!《嗨.你好!》這首輕快又琅琅上口的臺灣農遊歌曲。YA-HO是日本人紓壓吶喊的語句,LI-HO(你好)是臺灣人日常的問候語,兩句最平易近人的語句點出了悠閒生活、貼近農村的農遊精神。在影片中以臺灣茶園、花卉、果園、漁業等主題景觀,呈現臺灣農遊多元精采的風貌,更加入臺灣暖暖的人情味及好吃好玩的農遊元素,期待日本遊客的到訪。 日本國際觀光影像節(JWTFF,Japan Worlds Tourism Film Festival)是國際旅遊電影節協會(CIFFT)所選拔全球代表旅遊影展之一。本屆日本國際觀光影像節,吸引全球共1,286支觀光影片角逐國際組及亞洲組獎項。國際影像獎共34支影片入圍,亞洲影像獎共11支影片入圍,黃小玫創作之臺灣農遊歌曲《嗨.你好!》獲得「亞洲組優秀賞(銀獎)」,讓臺灣農遊有機會在國際舞台曝光宣傳!《嗨.你好!》影片可上https://www.youtube.com/@gogo-taiwanfarm觀看及按讚喔! 透過得獎影片將在疫後展開全新的臺灣農遊推廣,歡迎日本及全球遊客的前來體驗!為鼓勵國人及國際遊客前來臺灣進行農業旅遊,農委會也在2023年3月開始啟動「農業旅遊獎勵方案」,針對國內平日團體遊客獎勵每人新臺幣200元,也特別針對國際遊客祭出獎勵,凡是來臺灣指定的農業體驗點進行體驗遊訪,都可由臺灣的地接旅行社申請農遊獎勵金,分別有農業體驗類每人新臺幣250元及農場住宿類每人新臺幣500元獎勵兩項;並針對自由行國際遊客也有「農村廚房」的超優惠專案,相關訊息詳情請洽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電話:03-9381269分機16、27)查詢申請。

2023/3/21

受到COVID-19疫情、烏俄戰爭等衝擊,造成國際糧食供應短缺及原物料價格上漲,面對物價漲幅與經濟壓力,農委會為了支持農民生產之農產品、結合食農教育推廣臺灣農畜產品給消費者,並符合聯合國SDGs零飢餓的目標,因此於111年以既有預算試辦幸福餐盒,以支持在地農業,並照顧農村弱勢族群,由於試辦後民眾反應熱烈,農委會決定於112年繼續辦理。   農委會於今年3月20日起媒合喜憨兒基金會、糕菲庇護工場、勝利廚房等11家製作販售60元幸福餐盒,每週販售1,000份,並結合全聯福利中心(台北市30-40間門市)及家樂福量販店(雙北30家)販售,之後全國各地全聯福利中心及家樂福量販店也將陸續加入開賣,各販售8,000份,所有地點共販售17,000份,預計4月後將正式上路並擴大辦理。   農委會表示,112年的60元幸福餐盒食材以國產畜漁產品為主菜、時令蔬菜為配菜,期讓民眾透過食的體驗,了解更多優質國產品,透過支持在地生產目標,確保獲得安全、營養和充足的食物。   農委會指出,農委會此次疫後特別預算中的農村送暖計畫,編列幸福餐盒和幸福餐食預算,待預算通過後會再擴大辦理,除了幸福餐盒外,將提供免費公益幸福餐食100萬份,公益幸福餐食需透過公開透明之幸福食材網登記,讓全國各縣市符合條件之立案團體申請,同時也會主動聯絡有需求之團體,提供申請公益幸福餐食之資訊與方法。   農委會強調,幸福餐盒是為了減輕國人負擔、推廣國產農產品,讓消費者透過國產食材補充營養、認識在地食材,未來也期許更多團體和企業響應投入幸福餐盒與幸福餐食的推動,讓更多有需要的國人與弱勢族群在食物與營養方面充分獲得照顧。

2023/3/21

受2-3月乾旱影響,造成農業災情,經本會農糧署彙整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查報資料(至3月20日17時止),農業產物估計損失計3,077萬元,說明如下: 一、縣市受損情形: 以高雄市損失1,558萬元(占51%)、南投縣損失1,036萬元(占34%)及嘉義縣損失483萬元(占16%)較為嚴重。   單位:千元   合計 農林漁牧業產物損失 民間設施 損失 小計 農產 畜產 漁產 林產 總計 30,773 30,773 30,773 - - - - 高雄市 15,579 15,579 15,579 - - - - 南投縣 10,364 10,364 10,364 - - - - 嘉義縣 4,830 4,830 4,830 - - - - 二、農產損失: (一)估計損失金額3,077萬元,農作物被害面積813公頃,損害程度24%,換算無收穫面積199公頃,受損作物主要為茶,被害面積342公頃,損害程度13%,換算無收穫面積45公頃,損失金額1,310萬元,其次為梅、竹筍、桃及李等。 (二)前五大受損農作物: 被害項目 被害面積 被害程度 換算無收穫面積 損失金額 (公頃) (%) (公頃) (千元) 茶 342 13 45 13,096 梅 302 35 107 8,758 竹筍 100 30 30 4,830 桃 14 30 4 1,533 李 20 30 6 924 三、本災情報告資料持續彙整更新中。 附件:112年2-3 月乾旱農業災情報告(https://www.coa.gov.tw/files/news/8991/A01_1.pdf);

2023/3/20

       近期中南部地區因氣候穩定,高麗菜生長情形良好,供應量充沛,全省各果菜批發市場之高麗菜供應量持續增加,批發價格下跌,本市批發市場大宗高麗菜品項之均價至昨(19)日已達連續8日低於10元/公斤。       為維護農民生計,臺北市政府發動員工團購,以合理價格採購新鮮高麗菜,同時請臺北農產公司依購貯蔬菜調節供應緩和價格波動計畫啟動盛產蔬菜促銷措施,於3月21至26日在本市全聯超市辦理高麗菜每顆25元之促銷活動。       臺北市政府及臺北農產公司將持續與中央農政單位保持密切聯繫,隨時掌握各縣市蔬菜產地生長狀況,以維護農民生計。

2023/3/17

根據農委會辦理的全國家貓在養數量調查推估結果,110年國人飼養家貓數量870,810隻,相較於100年302,846隻,10年內貓的飼養量大幅成長1.88倍,成為國人飼養寵物僅次犬隻的第二大類,而農委會繼111年發布犬隻飼養與照顧指南,再發布貓隻飼養與照顧指南,集結國際飼養原則與專業獸醫師意見,提供飼養貓隻應具備的基本知識與飼養管理建議,讓飼主了解如何正確照顧貓隻,避免錯誤的飼養方法造成貓隻生病或行為問題,該指南已公布於農委會動物保護資訊網(首頁/我想了解專區/同伴動物/貓隻飼養與照顧指南),歡迎民眾多多下載運用。 提供貓隻基本認識及飼養照顧建議 農委會說明,由於人口結構、生活型態的改變,家戶飼養寵物的比例漸增,建立飼主正確飼養觀念日益重要,因此,農委會將會持續發布各類寵物飼養與照顧指南,以維護動物福利並避免民眾因不了解寵物需求採取了不適當的飼養管理。本次針對貓隻所推出的飼養與照顧指南,先由基本認識入門,提供飼主貓隻各生命週期的成長歷程及基本習性,讓飼主對貓隻生理狀態及行為反應有基本認識,再就基本照顧、環境適應、飲食保健、活動社交,提供具體的照顧建議。另分別就幼貓、高齡貓及與其他寵物共同飼養時等需特別注意的狀況,提供飼主明確的飼養指導。如果是養貓新手,請一定要閱讀,對飼主與貓都會有益。 飼養寵物終養不棄養,相伴一生 農委會表示,除了發布文字版的貓隻飼養與照顧指南,該會另持續規劃將其轉化為可互動的線上教材或飼養前評估工具,活化指南的運用效果,讓飼主都能正確飼養,減少不當對待。農委會也藉此再呼籲每位飼主,家中毛小孩要完成寵物登記、絕育及定期狂犬病疫苗注射,最重要的是終養不棄養,寵物是家人要相伴一生。 附件:貓隻飼養與照顧指南_懶人包(https://www.coa.gov.tw/files/news/8988/A01_1.pdf);

2023/3/17

針對外界關心臺東縣政府將訪中洽談臺東鳳梨釋迦外銷一事,農委會指出,中方若有意願在符合國際規範下進口臺灣鳳梨釋迦,農委會對此表示歡迎。由於國際貿易須經雙方中央政府進行諮商談判,動植物防疫檢疫更涉及公權力執行,相關諮商談判須由兩岸官方業務主管部門,在「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平臺下進行,獲致共識後始生效力,農委會持續邀請中方在此平臺下溝通諮商。   農委會說明,中國大陸自110年9月20日起以介殼蟲為由,不符合國際規範片面暫停進口我國鳳梨釋迦後,我方即持續透過「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平臺,要求與中方進行科學與技術性對話,爭取恢復貿易。我方已於110年9月29日提送臺灣釋迦輸往大陸檢驗檢疫管理規範給中方審查,此規範內容涵蓋生產到出口過程的整體系統性管理措施,包括強化供果園田間管理、包裝場選果清潔管理、以及出口檢疫,今臺東縣政府所擬草案均已包含於農委會規範之內。   為精進國內生產管理,農委會防檢局、農糧署、試驗改良場所等單位,多次邀集縣市政府、出口業者及農民辦理座談會、農民講習會,以強化農民介殼蟲等病蟲害辨識能力及加強防治措施,並提升包裝場選果效能及果實品質管控。   農委會表示,近年受到肺炎疫情、中國大陸暫停進口臺灣多項農漁產品等影響,農委會積極拓展高端市場、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以打造臺灣品牌、增加農民收益。水果出口量占中國市場比例,已從105年的84.4%下降至111年的2.0%,日本市場占比已從105年5.5%,提升到111年51.4%,成為最大的水果出口市場,農委會持續協助農民和所有通路業者,將臺灣農產品銷往高端市場。   就鳳梨釋迦部分,農委會持續為鳳梨釋迦開拓國外新興市場,並加強國內行銷與加工。農委會自去(111)年12月1日起更全面啟動國產鳳梨釋迦相關措施,截至本(112)年2月28日已執行8,404公噸,其中累計出口已達2,668公噸,較去(111)年同期成長8.3%,並已新增汶萊、韓國(凍果為主)等出口國。國內行銷已推廣4,613公噸,加工達到1,123公噸,目前各通路仍持續推廣販售國產鳳梨釋迦。

2023/3/16

       臺灣人口大多集中於都市,光是大臺北地區就有超過600萬消費大眾,每日至超市、傳統市場等通路採買新鮮蔬果為多數市民重要日常,而蔬果產地多位於中南部地區,對於一般大眾而言,並無太多機會直接參與蔬果運銷過程,因此,本市第一、二果菜批發市場便成為蔬果產地及本市消費市場間重要橋梁,由於市府對於蔬果食用安全之堅持,自108年9月21日起輔導本市批發市場經營主體臺北農產公司導入質譜化學快檢技術取代過去化學法檢驗方式把關進場蔬果,不合格品項當場拒絕交易並扣留銷毀,實質提升檢驗精準度及量能。       有關112年2月抽驗結果,共計抽驗1,184件蔬果產品,檢驗結果105件不符合規定,銷毀重量計23,018公斤,不合格率8.87%,其中主要品項為辣椒、油菜及茄子,經臺北農產公司追查產品來源,供應人主要來自雲林縣、屏東縣及高雄市。實際上,蔬果之食用安全必須從源頭管理做起,基於本市果菜批發市場位處全台最重要消費市場,市府輔導臺北農產公司於109年建立供應人實名制系統,並結合質譜化學快檢技術,讓檢驗不合格蔬果在交易前能迅速比對供應代號及身分資料,防堵用藥未符規定之供應人到貨交易,同時依程序函報農糧署、該供應人所屬地方政府農政機關,持續協助其溯源農民農藥管理,守護本市市民食用安全蔬果之權益。

2023/3/16

2022年8月3日中國大陸以我國冰鮮白帶魚及冷凍竹筴魚食品外包裝驗出新冠病毒為由,禁止該等品項進口,經農委會循正常管道溝通反映,今(15)日接獲中國大陸官方文件指出,已取消冷鏈食品通關時實施新冠病毒的核酸監測檢驗等措施,宣布即日起恢復臺灣冰鮮白帶魚、冷凍竹筴魚可進口中國大陸。農委會對此表示,樂見中國符合國際規範,除了中國市場以外,我國持續將漁產品銷往高端市場。 農委會說明,中國海關2022年8月以冰鮮白帶魚外包裝及冰凍竹筴魚包裝樣本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為由,暫停該等魚貨進口中國大陸,我方同月並回復中方,目前科學上未有新冠病毒可透過外包裝傳染到人類證據,另我方對產品包裝隨機抽驗結果新冠病毒核酸均為陰性,已強化水產品及外包裝清潔消毒確保品質衛生。我方這段期間持續循正式管道向中方要求諮商,希望早日促使中國大陸取消禁令,讓兩岸農產貿易不受影響,以保障我國農民權益。 農委會強調,農委會始終秉持一貫的標準出口水產品,皆符合相關檢驗標準,中國大陸之前的新冠病毒監測並不符合國際標準與做法,農委會樂見中國大陸修正其作法。 農委會最後說明,中方當初以不符國際貿易規範影響兩岸農產貿易,我國並與美國、澳洲及印度等會員在WTO/SPS委員會共同提出特定貿易關切外,並進行加工凍儲及海外拓銷獎勵等輔導措施,禁止輸中期間白帶魚產地價格維持穩定,並成功開拓南韓、日本、馬來西亞及美國等新興市場,確保漁民權益不受影響,農委會持續協助漁民和所有通路業者,大幅度往高端市場邁進。

2023/3/16

農委會指出,近日氣候回暖,疫病亦趨緩,蛋雞整體產能已止跌並逐漸回穩。依據社團法人中華民國養雞協會調查統計(如圖),目前產蛋雞隻數略升約3,100萬隻,近一個月換羽隻數計215萬隻,二春雞在養超過400萬隻,寡產逾齡母雞仍偏多。農曆春節期間蛋農依往例進行雞群生產調整,換羽雞隻84萬隻,將於4月中旬逐漸投入生產。推估五月上旬,氣溫暖和,將有休產母雞及蛋中雞約280萬隻開產,整體產蛋雞可達3,380萬隻,雞蛋產量將可逐漸增加。 農委會表示,未來將持續密切監控雞蛋生產資訊及銷售市場動態,並辦理專案進口雞蛋(包括殼蛋及液蛋),協助蛋品產銷業者雞蛋調度,進口液蛋將提供加工烘培使用,另殼蛋則調度給雞蛋洗選業者,經過洗選、包裝及標示後,以平價方式供應各消費通路,滿足消費者雞蛋所需。

2023/3/14

針對各界關心國軍所需雞蛋供應情形,農委會強調,國軍雞蛋目前供應穩定,農委會並非以豆漿取代國軍雞蛋所需,而是研擬加碼菜單,提供國產產銷履歷豆漿供國軍飲用,推廣國軍食用優質國產雜糧,讓營養升級。 國軍副食品所需的農漁畜產品都有相關合約,業者依照合約供應,過去一年來,國軍訂購的雞蛋供應每日穩定維持在1萬4千盒左右(一盒10顆),農委會全力提供農漁畜產品給國軍弟兄姊妹,確保國軍攝取充足均衡的營養價值。 農委會表示,除了國軍既定菜單以外,農委會再為國軍加菜,提供國軍營養所需,預定於本(112)年3月20日起至4月30日間提供國防部每週飲用產銷履歷豆漿2次,藉此鼓勵國軍食用國產雜糧、強化國軍食用產銷履歷豆製品

2023/3/11

鴨蛋近期因加工業者端午節提前備貨、雞蛋餐飲消費部分替代,以及飼料成本仍高等因素,鴨蛋產地價於9日由每臺斤45元調升至48元,農委會表示,價格波動係反應市場機制之變化。產蛋鴨目前在養200萬隻生產均正常穩定,日產約77,400公斤,鴨蛋以加工用製成皮蛋或鹹蛋為主,目前尚不至於影響端午節旺期之供應。 農委會表示,近期部分蛋商為替代雞蛋需求,加上端午節鹹蛋黃製作粽子所需原料,鴨蛋需求暢旺,經蛋農代表與蛋商協商,鴨蛋價格每臺斤均調升3元,為反映市場供需之變動,該會表示尊重。 農委會最後表示,國內鴨蛋大多以皮蛋、鹹鴨蛋等加工品用蛋為主,目前有200多萬隻蛋鴨投入生產,日產量達77,400公斤,產量穩定未受影響,加上加工用蛋為全年生產、倉儲,季節旺期才銷售之產銷特性,將會加強調度以穩定供應端午節鹹鴨蛋的需求。

資料來源 © 行政院農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