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3/28

        臺北市市場處誠摯邀請你走進傳統市場,透過你的視角,拍攝出30秒至90秒短影音,用運鏡去探索市場,透過鏡頭介紹你想要推薦的商品,無論是市場美食、文化,一起去捕捉傳統市場的魅力,人人皆可成為臺北好市宣傳大使,都有機會贏得第一名5萬元獎金!        臺北市市場處提供豐厚的獎金,總獎金高達15萬元。2025臺北傳統市場節「好市宣傳大使」短影音競賽,「臺北市公有傳統市場」結合「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主題創作,無論是運動挑戰、運動食譜採買、還是市場運動熱舞,都能成為創意題材,展現市場文化與運動元素,以創意視角呈現傳統市場活力與運動精神。報名網站(https://reurl.cc/OY72er),參賽作品上傳至指定社群平台,後續將由專業評審委員評選及公布得獎名單。        競賽徵件即日起至4月13日(日)止,並將於4月14日(一)至4月27日(日)開放民眾人氣投票,最終得獎作品將依專業評審與人氣票選結果決定。第一名將獨得高達5萬元獎金,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別可獲得3萬元和2萬元獎金,10名佳作則可獲得各5,000元獎金。臺北市公有傳統市場邀請你拿起手機,用短影音捕捉獨特的魅力,讓世界看見臺北的風采!欲了解更多活動辦法和詳細簡章,請洽詢臺北傳統市場節官方粉絲團(臺北好市發聲: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market/)。資料詳洽:臺北市市場處 許鉦國 科長 (02)2550-5220分機2100臺北市市場處 鐘啓芳 科員 (02)2550-5220分機2136純粹創意整合行銷公司 蔡宗益 0912-148-749純粹創意整合行銷公司 金庭筠 0912-623-763

2025/3/28

關於媒體詢問今日戰時糧食議題之輿情,農業部回應如下:   農業部表示,農業部負責的是公糧倉庫及食米供應站,此為國內糧食儲備及供應的重要地點,屬關鍵基礎設施,在戰時衝突時易受攻擊,屬於相當機敏之資訊,不宜對外界公佈。   農業部強調,昨天委員質詢對象為農業部,農業部針對此議題所轄之業務為公糧存放、供應、配送等規劃,公糧為國內重要關鍵基礎設施,為了國內民眾的糧食安全,原本就屬機密範圍。

2025/3/27

農業部長陳駿季今(26)日於立院經委會進行業務報告,針對近期農保資格清查議題進行說明。針對相關議題,農業部進一步提供說明如下:   為保障配合國家能源政策農民,將加保農地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後,繼續維持農民健康保險(以下簡稱農保)資格,農業部已著手修正從事農業工作農民申請參加農民健康保險認定標準及資格審查辦法(以下簡稱農保審查辦法),以保障配合國家能源政策之農民權益。   農業部進一步說明,農保審查辦法規定,農民應從事農業生產達一定面積才能參加農保。為配合國家能源政策之推行,具農保資格農民將加保農地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後,恐影響農保資格,農業部已研議修正相關法規,針對自有加保農地設置光電設施者,予以放寬可維持農保資格,樣態分為: 一、 依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施面積上限660平方公尺,於容許設施面積以外維持農業生產者。 二、 配合漁電共生,原農保被保險人,其實際從事農業工作面積得不受0.1公頃限制。惟其出租之農地,承租者仍然需維持農用,以符合漁電共生之政策。   農業部補充,有關現行參加農保應每年實際從事農業工作時間達90日以上,考量基層農會實務認定不易,修正以在台天數是否達90日認定,避免爭議。   農業部重申,前述農保被保險人農地配合設置光電設施之農保資格審查作業,將儘快修正公告,以鼓勵農民配合光電政策之推行。至於日前已發文請地方主管機關,針對加保土地設置光電設施清查被保險人資格一案,將於近日發文各地方主管機關暫緩清查,俟農保審查辦法修正公告後再據以執行。

2025/3/26

農業部長陳駿季今(24)日與外交部長林佳龍在農業部召開雙部長會議,會中決議共同籌組「智慧新農業顧問團」,將整合政府、產學研機構及農產業界等公私部門資源,透過與友邦及友好國家在精準農業、農業氣候預測、水產養殖、農產業供應鏈及物流等合作,提升農業生產效能,促進糧食安全,並發掘互惠互利的農產業商機,協助我國農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同時培育雙邊青農及智慧新農業人才,增加競爭力。   陳駿季部長表示,從過去的農技團海外援助到現在的海外示範園區設置,農業部和外交部長期都是密切合作的夥伴,也共同行銷臺灣的外交軟實力。而在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挑戰及貿易全球化的環境,臺灣應致力發展出新思維及新策略,轉換與友好邦國的農業合作模式,將各國的來往交流定位為國內生產基地的延伸,同時建立互補的合作機制,雙方才能共同達到雙贏。   陳駿季部長說明,非常支持外交部籌組「智慧新農業顧問團」的提議,並提出應在此顧問團的基礎上,建構諮詢團隊及專家小組,依據不同的產業樣態,組成不同的工作小組,以精準對接對方的需求,並可在當地成立農民學院,提供雙方農業知識經常性的交流管道,落實農業永續發展之目標。   林佳龍部長表示,外交部推動的榮邦計畫包括「半導體供應鏈韌性」等八大旗艦計畫,都是我國引以為傲,值得向國際推介的產業,「智慧新農業」更為其中重要的一項。因為氣候變遷加劇,使得糧食安全議題,成為全球關注議題,推動農業發展的smart total solution更受到重視。本計畫希望結合農業部專業評估及技術合作,以「科技、人才、資金」三大支柱為我友邦及友好國家提供農業量身訂作之全方位解決方案,並以援外計畫為先導計畫,透過「公私(部門)協力、以大(企業)帶小、軟硬(體)兼施、(國)內外循環」等策略,協助我商進入當地市場,促進我智慧新農業海外落地。   農業是臺灣經濟與糧食安全的根基,農業部長年輔導我國農企業導入智慧應用,提高產業附加價值,並發展智農聯盟。外交部林佳龍部長提出「智慧新農業」理念,發揮「總合外交」精神,共同推動「榮邦計畫智慧新農業」旗艦計畫,攜手農業部,驅動農業轉型、智慧化與永續發展,打造臺灣智慧新農業聯合艦隊,協助臺灣農企業立足臺灣、布局全球,並強化全球糧食安全、提升農業永續韌性,共同應對極端氣候變遷、數位轉型與淨零碳排等挑戰。   未來,農業部與外交部將持續攜手各界夥伴,協助友邦及友好國家導入智慧農業科技提升糧食安全、落實永續發展、促進共榮共好,以賴總統「永續韌性」的願景為全球農業發展及糧食安全貢獻更多力量,並同步推動臺灣農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布局,實現我「經濟日不落國」的目標。

2025/3/26

為因應氣候變遷導致極端天氣衝擊農業,農業部致力運用科學勘災加速救助作業,於114年3月21日公告增修農業天然災害救助適用天氣參數,以加速受災農民儘速恢復生產,落實農業天然災害救助從速、從簡之精神。   農業部說明,依據《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規定,訂有2種天氣參數,其一為災害性天氣參數,由直轄市、縣(市)政府得據此向該部建議辦理公告;另一為災損性天氣參數,由基層公所得據此辦理簡化勘查作業。未來災害發生時,只要該地區律定的氣象站之氣象資料符合公告之該品項天氣參數,即可依據相關規定,免除現勘作業,簡化流程。   農業部表示,由該部各產業主管機關及所屬試驗改良場(所),依據科學數據及歷次發生災害辦理情形,增修颱風、豪雨、霪雨、寒流及旱災等相關災害之天氣參數。另表示,自年初開始已陸續公告災害救助,為達災害救助公告後續處理作業獲一致公平性,天氣參數追溯自114年1月1日以後發生之天然災害適用。本次公告增修天氣參數內容重點如下: 一、災害性天氣參數(加速啟動救助):訂定76種農、漁、林品項,新增品項玉米、高粱、紅豆、柑橘類、水蜜桃、棗、番石榴、番荔枝、草莓、蘭屬(文心蘭、腎藥蘭、萬代蘭)、火鶴、百合、竹筍(含森林副產物-竹筍)、龍鬚菜、韭菜、胡瓜、茶、龍膽石斑等。 二、災損性天氣參數(簡化勘查程序):訂定41種農、漁品項,新增番荔枝、龍鬚菜、韭菜、胡瓜、紅豆、蘭屬(文心蘭、腎藥蘭、萬代蘭)等。   相關公告內容可詳見農業部官方網站 (網址:https://www.m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publicationid=8488)   農業部最後強調,農業生產面臨氣候變遷的巨大挑戰,該部秉持科學專業、從速救助、風險共同承擔的精神,持續滾動檢討增修相關天氣參數,同時仍不斷精進各種防災減損的措施,為農民打造能安心從農的環境。

2025/3/21

農業部於113年2月22日申請新增「改進農業土壤管理」自願減量方法學,於今(20)日經環境部審議通過,讓土壤增匯有正式管道轉換為自願減量額度,為達成我國農業永續發展與減碳目標邁出重要一步。該方法學提供明確的土壤增匯行動指引,透過提升土壤有機碳儲量,達到溫室氣體移除的效果,促進土壤健康,帶動我國永續農業發展外,更可鼓勵企業與農民團體參與自然碳匯作為,助攻我國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 全球農業減碳趨勢 土壤碳匯促進農業永續發展   土壤是農業生產重要關鍵要素,也是地球陸域系統上最大的自然碳庫。土壤增匯的原理是透過有機質持續投入並減少土壤擾動,使有機質經腐化過程逐步轉化為難以分解狀態的腐植質,以增加土壤有機碳。農業部表示,土壤有機碳的累積是一緩慢的過程,透過長期且有規劃地積極推動,土壤增匯潛在量能仍不容小覷。土壤有機質增加也能同時提升土壤健康程度,達到移除大氣中溫室氣體與提升農業生產雙重效益,增強農地對極端天氣的適應力,強化我國糧食生產韌性。農業部為促使土壤增匯成效有機會轉換為自願減量額度,提高土壤碳匯推動誘因,參考國際操作實務並依據國內農產業特性設計適用國內之方法學,操作項目涵蓋多項田間管理措施,如施用有機資材、減少耕犁、作物殘體回田、草生栽培、休耕轉種綠肥等,並參考國際共通性原則,規範專案操作不得造成產量減產逾5%,以避免為了減碳損及農業經營本質。 助力農業淨零轉型 共創永續新機遇   農業部表示,農業部積極完善相關方法學,期提供業界取得農業自願減量額度之工具。農業相關之自願減量國內方法學除既有的「造林與植林」方法學外,已於去(113)年10月新增通過「加強森林經營」及「竹林經營」2項森林碳匯方法學;此次「改進農業土壤管理方法學」通過,新增納入土壤碳匯,展現農業部門對於推動自然碳匯之重視,也為產業提供明確的土壤增匯行動指引。農業部規劃於今(114)年提供經費,鼓勵企業與農民團體合作,規劃以2年為期產出農業碳權示範專案,引導未來發展模式,不僅提供企業發揮企業社會責任(CSR)、揭露ESG績效及碳抵換等需求,也創造自然碳匯轉化出碳減量價值,使臺灣農業在永續工作與經濟效益間取得雙贏。

2025/3/21

農業部於本(3)月20日召開「多元寵物分類分級管理架構」研商會議,邀集寵物業者、飼主代表、動保團體、縣市政府及本部相關單位,說明多元寵物分類分級規劃架構,與會代表於會議中提出針對物種管理意見,農業部亦將持續蒐集各界意見,針對個別物種的管理,期望透過更完善機制,確保寵物福祉並維護公共安全。   農業部表示,與會單位及人員均認同寵物分類分級管理,對於不同物種的管理需求、可能影響及執行細節亦提出見解,但均認同飼主管理不當會影響寵物福利,棄養將影響公共安全。針對個別物種之管理方式,農業部亦將持續蒐集各界意見。   農業部強調,寵物管理的最終目標是保障動物福利,並減少因不當飼養而衍生的社會問題。同時,也呼籲所有飼主,在飼養寵物前應充分了解動物的習性與需求,並應善盡責任妥適照護已飼養動物,「終養不棄養」,共同打造負責任的飼養環境。

2025/3/20

農業部表示,我國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申請「豬瘟非疫國」認定,已獲WOAH科學委員會審查建議「同意」認定,並進入為期60天的預告及評論程序。會員國若無異議,該認定將於5月WOAH年會正式獲得通過,顯示我國動物防檢疫成果再獲國際肯定,對臺灣豬肉產品的國際市場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嚴謹防檢疫措施 確保臺灣豬瘟防治成果   豬瘟(Classical Swine Fever)是一種高度傳染性及致死性的病毒性疾病,對養豬產業造成極大威脅。我國自2005年撲滅最後一例豬瘟案例後,陸續推動多項防治計畫,透過疫苗免疫、監測通報及生物安全強化等多重措施,有效控制疫情。2023年7月,全面停止施打豬瘟疫苗,並建立嚴格監測機制,持續評估臺灣本土是否已無豬瘟病毒,並透過現場查核、教育訓練與緊急疫苗儲備等措施,穩健推動豬瘟防疫。   同時,我國亦積極強化邊境檢疫防線,與相關單位密切合作,除對旅客行李、郵包及貨運快遞嚴謹查察,更加強走私查緝,透過多元管道向大眾宣導豬瘟防疫觀念。此外,規範進口豬隻及豬肉產品來源國須為我國認定的豬瘟非疫區,且活豬不得施打豬瘟疫苗,並於邊境隔離檢疫期間進行豬瘟檢測,須確認陰性方可放行,嚴防境外疫情入侵。   在歷經長期監測與嚴謹自我評估我國符合「豬瘟非疫國」申請標準,即於2024年8月正式向WOAH提交申請,經WOAH專家小組審查,我國防檢疫策略及監測數據均符合《陸生動物衛生法典》(Terrestrial Animal Health Code)豬瘟非疫區國家認定標準,並於今年2月20日獲WOAH科學委員會建議「同意」認定。 正式公告在即 豬肉輸銷國際市場更具競爭力   目前,我國申請案已進入WOAH為期60天的預告及評論期,若無會員國提出異議,將在5月的WOAH年會上正式獲得認證並頒發證書,屆時臺灣將成為亞洲唯一獲得豬瘟、口蹄疫、非洲豬瘟三大重大豬病非疫國認定的國家。   農業部指出,此認證不僅是對臺灣動物防檢疫能力的肯定,也是對臺灣養豬產業的正向鼓勵,更將為我國種豬及豬肉產品進軍國際市場開啟新契機。由於許多國際市場對於豬肉產地之非疫區要求較為嚴格,取得WOAH認證後,將有助於我國與貿易夥伴洽談輸出條件,拓展更多出口機會,提升臺灣豬肉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持續提升動物防檢疫量能 強化臺灣畜產品國際信譽   農業部強調,防檢疫工作沒有終點,即便取得WOAH認證,我國仍將持續強化邊境檢疫及國內監測措施,確保豬瘟非疫國地位。此外,政府也將與養豬業者密切合作,提升產業競爭力。   農業部呼籲,防檢疫成果來自全民共同努力,感謝養豬業者、動物防檢疫人員及各相關單位的配合,讓臺灣畜產業能夠邁向更高的國際標準。未來,政府將持續推動動物防檢疫及肉品安全措施,確保國內外消費者都能享受到高品質、安全的臺灣豬肉。

2025/3/20

有關媒體報導「地面型光電設施,不得作為農保地」,農業部特此澄清如下:   農業部表示,農保是為實際從事農業生產者才能參加的社會保險,只要有實際從事農業生產,且擁有一定規模的農地(農保地),皆可加入農保,與設置光電設施無關。   農業部表示,農保被保險人若依「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規定,於農業用地設置地面型光電設施(點狀使用面積不超過660平方公尺),扣除光電設施面積後,經農會現地勘查實際農業生產面積,符合農保加保規定者,仍可繼續參加農保。   農業部說明,有關農地設置太陽能光電設施,若該農地有實際從事農業生產,且符合農保加保資格規定,仍可繼續加保,並非設置光電設施後,即不得參加農保。   農業部進一步說明,農業部會落實照顧實際從農者權益,對於設置光電設施者,會由農會現地勘查認定,有實際農業生產且符合加保規定者,可繼續參加農保。

2025/3/19

針對張嘉郡於今(18)日總質詢時,提及「農業部官員冷血回覆」等言論,農業部以下回應:   農業部表示,經查本部相關的承辦人員,並無任何人員有相關類似的發言,不確定張嘉郡委員相關言論之依據為何?請張嘉郡委員明確提供是哪個農會詢問哪個農業部人員,若真有此事,農業部必依法究責,不容許有同仁有類似的言論及情形發生;但若無此事,也請還給農業部同仁一個清白。

2025/3/17

       臺北市市場處表示臺北農產公司114年2月監測批發市場蔬果農產品農藥殘留監測結果,共計抽驗1,009件蔬果產品,檢驗結果60件不符合規定,銷毀重量計11,626公斤,其中包含針對高風險農產品進行加強抽驗。        臺北市第一、二果菜批發市場由市府委託臺北農產公司經營管理,為維護民眾食用生鮮蔬果之安全,每日對於進場拍賣之果菜進行農藥殘留之抽驗,並於拍賣前完成並判定檢驗結果。114年2月共計抽驗1,009件蔬果產品,檢驗結果60件不符合規定,銷毀重量計11,626公斤,主要不合格品項為辣椒、雜柑及茄子。進場果菜經抽驗不合格,臺北農產公司隨即禁止該批貨交易,並暫停當日供應人其餘供應代號之同品項蔬果拍賣,經取樣檢驗合格後始得拍賣,如檢驗不合格則報廢銷毀,同時依「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批發市場供應人申請登記及管理要點」規定停止其供應。        市場處每年補助臺北農產公司購買相關檢驗耗材,預計可檢驗量能可達13,000件,以防堵農藥超標農產品流入市面。另為有效運用檢驗量能,臺北農產公司針對不合格品項進行加強抽驗,將抽驗結果資訊回饋農政單位,並函知違規供應單位改善,同時副知當地縣市政府、農政主管機關進行源頭用藥輔導,落實源頭管理,以有效維護大台北地區食品安全。        每年12月至翌年4月是鳳梨釋迦的產節,在台灣主要產區分布於臺東縣,佔全臺80%以上,鳳梨釋迦富含維生素C及礦物質鉀、鈣、鎂,是營養豐富的水果,臺北市市場處貼心提醒,民眾在選擇鳳梨釋迦時,應挑選果實硬熟、外表鱗目一致、鱗溝開展且果皮無病蟲危害及嚴重損傷者,購買後之硬熟果可用報紙包覆,加速軟熟,若想放久一點,應存放於陰涼通風處,軟熟果若不立即食用,應存放於冰箱冷藏。

2025/3/16

針對媒體報導「農保資格清查」議題,農業部表示,農保資格審查係依審計部通知及部分立委關切「農地出租種電,是否符合實際從農及農保資格」,而進行本次資格清查。 此外,本次農保清查對象僅限未滿65歲者,老農權益絕對不受影響,也沒有部分新聞所稱「養、套、殺」情形。 農業部說明,本次兩項資格補正,一是因應審計部113年審核通知,部分被保險人可能存有出租農地,本人未實際耕作情形;二是因應立法院審議農業部預算,指出「農地出租種電,是否符合實際從農及農保資格」。農業部除函請農會辦理資格確認外,同時也發函說明相關配套措施,確保實際耕作農民權益不受影響。 農業部進一步說明,實際從事農業生產者才能參加農保及領取天然災害救助,本次清查對象是經審計部比對農保被保險人加保土地,與農業天然災害救助清冊,發現部分被保險人加保農地由他人領取天災救助,存有出租予他人耕作,致被保險人實際可自行耕作農地面積不符加保規定情形。 農業部強調,為保障實際耕作者權益,農業部除依審計部比對清冊函請地方主管機關輔導農會辦理資格清查外,同時也有相關配套措施: 1.依據農保審查辦法,本次清查對象僅限未滿65歲者,老農權益不受影響,絕對沒有部分新聞所稱「養、套、殺」情形。 2.被保險人如與天災救助申請人為農保審查辦法規定自有農地的親屬範疇,也就是配偶、直系血親或一親等直系姻親關係時,被保險人得繼續加保,不須退保。例如:同筆土地爺爺領取天災救助,孫子可繼續參加農保。 3. 被保險人如有其他從事農業生產土地,經審查符合規定,也可繼續加保。 4. 經審查不合格退保者,經補正合格可重新加保,原有年資仍可合併計算。 農業部表示,針對加保農地設置光電設施的被保險人,農會將會同鄉(鎮、市、區)公所人員辦理現地勘查,經現勘認定被保險人從事農業生產的面積符合規定,其加保資格也不會受影響。農業部特別澄清,農會將依現況事實認定,並非名冊內被保險人皆會被退保。 農業部補充,此次農保資格確認作業的名冊篩選機制與審查原則全國皆一致,經統計雲林縣清查總人數為3,204人,非報載逾5千人。農保為實際從事農業工作者的職域性社會保險,農業部推動各項農保資格確認工作,讓相關農民福利資源落實照顧真正從農者,以保障實際耕作者的權益。

2025/3/12

為拓展臺灣農產品國際市場,農業部黃昭欽次長帶領10家業者於114年3月11日至14日參加2025東京國際食品展(Foodex Japan 2025),以「臺灣農水產幸福滋味傳遞」為主題,向日本及世界各國買家展示臺灣優質農產品於臺灣館盛大展出。開幕首日,瓜瓜園企業與日本TK * TRADING株式會社也在黃昭欽次長見證下,簽署採購臺灣農產品合作MOU,日方也宣布,由臺灣甘藷製成的地瓜球將在本季日本職棒開幕後,正式在全國7座棒球場正式販售,後續也將在連鎖便利商店、超市、高速公路休息站等地販售,期盼再引起日本消費新風潮。   黃昭欽次長於開幕活動致詞時表示,為了讓日本與各國通路業者及消費者感受更多深具臺灣特色的創新優質農產品,農業部近年來積極透過跨域合作,以新產品、新通路、新商業模式,利用職棒賽事、觀光鐵路列車、海外大型通路、品牌集團等管道,推廣排骨便當、豬排便當、石斑魚便當、米其林一星列車饗宴等活動,讓國外消費者吃到最新鮮美味的臺灣農產品。駐日代表處李逸洋大使致詞時也強調,臺日農產貿易交流熱絡,所產蔬果具有季節互補性,日本也採購很多臺灣鳳梨,希望兩國友誼長存。   黃昭欽次長強調,臺日為長期信賴的貿易合作夥伴,今年包含農產、畜產及水產等10家廠商共同參展,展出最具有臺灣特色的代表性產品包含稻米、新鮮及冷凍水果、茶葉、石斑魚、黑蜆產品、豬肉加工製品、地瓜加工品、香草等,多元且新鮮。同時於展期間辦理多項推廣活動,以台味熱炒、便當文化、南國甜品等臺灣道地美食主題,並融合日本當下流行的話題,通過簡單料理活動與互動,讓國際買家體驗臺灣的優質農產品和飲食文化帶來的幸福感。   本次開幕活動上,黃昭欽次長見證瓜瓜園企業與日本TK * TRADING株式會社簽署採購臺灣農產品合作意向書儀式,TK TRADING佐佐木社長致詞表示,他與臺灣緣分長達40年以上,在他加入TK TRADING前,曾經營臺灣豬肉加工品,1997年臺灣爆發口蹄疫產品因此被禁止進口日本,在公司存亡之際,是臺灣許多企業伸出援手協助,公司才得以存續。   佐佐木社長表示,地瓜在日本被視為秋冬時期的季節性食物,在3、4年前接觸到瓜瓜園相關產品後,發現臺灣的便利商店全年都可買到烤地瓜,QQ球則在夜市等地隨處可見,深刻感受臺灣地瓜飲食文化遠比日本發展得更為成熟,因此極力將臺灣地瓜QQ球引進日本通路。   佐佐木社長現場也宣布,本季日本職棒開幕後,將於全國7座棒球場正式販售地瓜球,也正在與大型連鎖便利商店洽談合作,並陸續在大型超市等通路銷售,未來有許多活動會場、高速公路休息站等潛在市場,將與臺灣業者攜手合作,共同開拓更多銷售管道。   農業部強調,該部長期致力於建立穩定供應的外銷體系,確保臺灣農產品不僅具備穩定供應的能力,也能向國際市場提供高品質與安全的產品。此次參展,將持續給予日本採購者信心保證,並致力於提供最優質、最安全的農產品,為全球消費者帶來健康與幸福的滋味。

2025/3/12

農業部黃政務次長昭欽今(11)日在東京新宿京王百貨超市參加由日本大型蔬果供應商都樂日本公司(Dole Japan)舉辦的臺灣鳳梨行銷活動,都樂日本公司的青木寛代表取締役社長對於臺灣金鑽鳳梨的品質表達高度肯定,強調去(113)年臺灣鳳梨獲得日本消費者熱烈迴響,採購數量突破1,900公噸,較前一年度翻倍成長,今(114)年度已規劃持續擴大對臺採購數量,同時宣布將新增採購臺灣香蕉,進一步擴大銷售臺灣優質果品。   農業部說明,近年積極拓展日本等其他高端市場,臺灣鳳梨輸日大幅成長,去年出口日本數量超過1.9萬公噸,較109年成長近8倍,日本成為我生鮮鳳梨第一大且重要的外銷市場。為提供高品質外銷鳳梨,農業部積極推動產銷履歷溯源管理、輔導包裝場及農民團體改善集貨包裝作業程序與品管、落實有害生物管理,健全冷鏈物流體系,並朝多元方向拓展新興市場通路及客群,透過導入台農23號芒果鳳梨等新外銷品種、強化截切鳳梨原料供果及開發餐飲產業多元加工利用,持續深耕及擴大日本及其他海外高端市場。   黃昭欽次長現場感謝都樂日本公司與日本消費者對於我國農產品的支持,去年生鮮鳳梨出口日本數量達到歷史新高,我國紅肉種紅龍果及龍虎斑也在多年諮商努力下,獲得日本同意開放進口,農業部承諾將持續輔導農民、農民團體及外銷業者確保品質,讓日本消費者能品嚐到更多來自臺灣的美味優質農產品。   都樂日本公司青木社長在致詞時,特別感謝農業部在外銷鳳梨各項措施上的支持,包含與大型商社對接的外銷供應鏈輔導政策,以及響應企業ESG使用友善環境包材的紙箱,一個貨櫃減少使用667公斤紙材,100個貨櫃即可減少66.7噸的紙材浪費。該公司今年預計採購臺灣鳳梨3,000公噸,比2024年增加1.5倍,並且拓展鳳梨新利用型態,亦規劃今年4月下旬開始進口臺灣香蕉,以公司口號「水果可以帶來笑容」的精神,全力協助臺灣水果在日本擴大銷售。

2025/3/10

臺灣農村好物進軍日本!農業部黃昭欽次長今(9)日見證台中市沙鹿區果菜運銷合作社童育賢總經理與重光產業株式會社(味千拉麵)重光克昭社長在日本福岡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共同推動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輔導之臺灣「農村好物」進軍日本市場。此次合作也是台灣滷肉燥軟袋罐頭首次上架日本通路,其餘包含來自臺灣的愛玉吸飲、滷肉燥、芒果乾等10款農村好物將正式於熊本知名連鎖拉麵品牌味千拉麵門市設立店中店並上架販售,首批門市包括本店、富合店及東BP店。 農村好物十年有成,推動臺日農業合作   黃昭欽次長說明,「農村好物」計畫自2015年起由農村水保署推動,至今已邁入第十屆,累計選出483項優質農村產品,涵蓋314家業者。此次與味千拉麵的合作,象徵臺灣農村產業的國際化邁進重要一步。農村水保署表示「這次與味千拉麵的合作,不僅是臺灣農村產品進軍日本的重要里程碑,也為農村產業帶來更多海外商機,促進臺日農業產業的深度交流。」味千拉麵則指出「臺灣農村好物擁有高品質與獨特風味,期待透過味千拉麵的通路,將這些優質產品介紹給更多日本消費者,為雙方創造雙贏。」 農村好物登陸熊本,推廣臺灣優質農特產品   農業部黃昭欽次長表示,首波將上架10款臺灣優質農村好物,其中古早味手切滷肉燥係採用臺灣豬肉製成,堅持不添加化學成分,肉燥塊狀分明,膠質豐富,口感濃郁,此次更是臺灣滷肉燥軟袋罐頭首度正式成功外銷日本,意義非凡!愛玉吸凍則選用臺灣原生愛玉凍,搭配百香果酸梅、鳳梨蜜及蜂蜜檸檬,風味清爽、無負擔,冷藏後更添美味。芒果乾選用產銷履歷認證的天然新鮮芒果(在欉紅),無色素、無添加物,完整保留芒果的天然香氣與嚼勁。此外,羅董養生皮蛋、柴燒桂圓及玉荷包冰糖銀耳等多款農村好物也同步上架。這些產品皆嚴選臺灣高品質農特產原料,強調無人工添加、天然健康,並符合食品衛生安全法規,讓消費者品嚐純粹美味的同時,也能吃得安心、健康。 深化臺日合作,開創農村產業新商機   農業部指出,味千拉麵計畫未來將依據MOU內容,於旗下636家海內外門市持續上架更多臺灣農村好物,並探討聯名商品開發的可能性。此次合作不僅提升臺灣農村產品的國際能見度,也為農村企業開創更多發展機會。未來將持續推動農村產業發展,深化國際合作,讓更多臺灣優質農產品走向世界。 門市資訊: ●本店:熊本市中央区水前寺6-20-24/096-384-4433 ●東バイパス店:熊本市東区下南部3丁目13番57号/096-380-8937 ●富合店:熊本市南区富合町志々水49-1/096-288-2357

資料來源 © 行政院農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