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26

  農業部考量0121嘉義地震達芮氏規模6.4,為協助災區受損之各項管路灌溉設施、山坡地農地水土保持及附屬設施加速重新施作,以發揮既有機能,確保國土保安及農業生產無虞,對於災區復建極為重要,第一時間特就農業部相關補助措施之年限規定,主動予以放寬。

  有關農業部農田水利署補助農民施設之管路灌溉設施,補助種類包含1.調蓄類之蓄水槽(如鋁合金、塑膠、不鏽鋼材質);2.田間類之穿孔管、噴頭等;3.動力類之馬達、引擎、抽水機;及4.相關調控類設施等。尚未達使用年限卻因0121嘉義地震災害造成損壞者,因屬天然災害之不可抗力因素,得不受再次申請年限之限制,再次向農業部農田水利署申請補助;申請資訊可至農田水利署官網(https://www.ia.gov.tw/zh-TW/operations/articles?a=20091) 查看,或洽該署聯絡窗口朱副組長 (0918-434-778)。

  另針對農民向農業部農村水保署申請山坡地農地水土保持及附屬設施(蓄水池)補助,未達使用年限卻因0121嘉義地震導致補助設施毀壞或功能受損而需重新施作者,得再次申請補助;申請方式與補助對象及範圍、受理機關聯絡方式、申辦流程等及相關表單下載詳農村水保署官網(https://www.ardswc.gov.tw/facility/),或電洽該署聯絡窗口章科長(0932-458-227)。

2025/1/25

       榮濱年貨大街於1月21日起至1月29日熱鬧展開,今日林奕華副市長也親至現場向攤商與民眾拜年發放發財金,本次特別邀請人氣主廚與副市長一同運用新鮮食材作為基底,復刻知名節目「黑白大廚」之料理,並結合新鮮漁貨,客製化而成「榮濱風冰花餃子」,讓大家都能在家輕鬆打造便捷又美味的年節佳餚,活動現場更抽出最能代表榮濱年貨大街之超澎湃漁獲大獎,讓幸運民眾有吃有逛還有得拿!       林奕華副市長表示,榮濱商店街有著「臺北人的廚房」之美譽,是婆婆媽媽採買之寶地,販售商品種類多元,各式新鮮食材應有盡有,想要煮一桌豐盛年菜的朋友,歡迎來到榮濱年貨大街一站購足所需,同時也教大家如何製作年菜時,兼具便利及美味。           臺北市榮濱商店街觀光協會陳威遠理事長表示,榮濱年貨大街不論是生鮮蔬果、農漁特產或是熟食乾貨一應俱全,年貨大街期間,讓平時忙於工作之民眾,在除夕當天還能抓緊最後腳步採買年節料理食材。來到這裡,除了有傳統市場的親切,還能購得星級食材,榮濱年貨大街絕對不會讓各位失望!       林奕華副市長接下來將於27日至萬華各大夜市發放發財金,邀請民眾一起「蛇來運轉過好年」!想知道更多年貨大街的活動資訊嗎?歡迎至「台北市商業處-我是商Ya人」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cooc/)查詢。

2025/1/25

為提高稻米產業競爭力,並穩定農民收入,水稻收入保險自111年起正式開辦,113年2期作各鄉鎮市區水稻產量已完成調查統計,部分地區因受113年下半年之凱米、山陀兒及康芮等多個颱風侵襲造成水稻大幅減產,經統計有14縣市、141個鄉鎮,共約4萬位農民獲得出險,理賠金額8.6億元。   農業部說明,水稻收入保險分為「基本型」及「加強型」,113年2期作「基本型」理賠約5.8億元、「加強型」理賠約2.8億元。自111年1期作開辦水稻收入保險迄今,已有約81萬位農民投保達64.8萬公頃,並有約12.4萬位農民獲賠約24.1億元,有效協助填補農民經營損失。   農業部表示,為配合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調整稻米救助額度,自114年1期作起,提高基本型保險理賠金額,與稻米現金救助額度一致,即當各鄉鎮市區平均產量減少超過2成,每公頃理賠金額由1.8萬元提高至2萬元,且為簡化投保手續,自114年起農民於申報種稻作業時,填繳申報種稻書表即完成「基本型」保險投保手續,無須另行填報要保書,且保費維持由農業部全額補助,農民無須繳費。   另「加強型」保險,係當鄉鎮產量減產超過5%(1期作)或10%(2期作)以上即啟動理賠。農業部強調,為配合糧食產業全面升級計畫,保障所有稻農因天災或其他事故致產量減損,提供稻農自願投保之風險管理工具,自114年起放寬繳售公糧者亦得投保。至於「加強型」保費部分,農業部補助1/2保險費,且部分縣市政府亦加碼提供補助,農民最低只要繳交1成保險費,保單即可生效,大幅降低保險費負擔。   農業部指出,加強型保險區分為「一般」及「優質」加強型,其中優質加強型限「契作集團產區營運主體」,或取得「有機」、「產銷履歷」或「友善環境耕作」驗證者加保;此外,為推動提升稻農收益「1集2轉3加3」政策,鼓勵稻農種植優質稻米,提升產業競爭力,114年1期作起,提高「優質加強型」保險之目標價格,相較113年度同期作每公斤提高3元。   農業部強調,114年1期作的投保期間至3月31日止,請農民朋友務必把握時間投保,以維護自身權益,詳情可洽詢當地農會。農民得於申報種稻時,併同投保1、2期作「基本型」保險;至於投保「加強型」保險部分,因涉及保險費繳納事宜,仍請農民逕洽種植所在地農會辦理。同時,稻米契作產銷集團產區之營運主體及組織型大專業農,得至任一種植地之承保農會辦理投保。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日趨嚴重,農業經營風險相對提高,面臨的災害型態多元,為協助農民分散營農風險,農業部近年來致力推動農業保險,目前已開發28種品項、44張保單,呼籲農民朋友踴躍投保,強化災害應變能力,保障營農收入。

2025/1/25

113年多個颱風連續侵臺,造成農林漁牧業受到嚴重災損,農業部為協助農、漁民儘速恢復生產,在災害發生的第一時間公告農業天然災害救助地區及品項,經統計截至114年1月24日止,113年之風災救助金已撥付至各公所,撥付比例近100%,有申請相關天然災害救助金的農漁民可注意帳戶入帳情形。   農業部表示,113年凱米颱風、山陀兒颱風及康芮颱風分別對臺灣不同地區造成災損,災損面積廣大者,農業部第一時間已採全品項公告救助;而於特定地區及作物損害嚴重者,並公告採簡化措施減少公所勘查人力運用,加速核定救助案件之時間。為讓受災農漁民於年節前領取天然災害救助金,前針對撥款進度較慢的直轄市、縣(市)政府已要求儘速辦理相關作業,因此救助款已撥付近100%,以共同協助受災農、漁民領取救助金,恢復農業生產。   農業部指出,依據中央氣象署天氣預報,年節期間(1月27日至29日)受寒流影響各地天氣非常寒冷,特別提醒農漁民朋友應及早預防,該部將隨時關注氣候變化並及時預警,同時也祝福全國農漁民朋友新春佳節愉快!

2025/1/24

為全面提升農業人力素質及農業專業技術,農業部持續辦理「農民學院」,開設各類農業專業訓練課程,114年度訓練課程自即日起將陸續開放,歡迎有意從農者及在職專業農民報名參加,課程內容及相關資訊可至農民學院網(https://academy.moa.gov.tw/)免費查詢。   農業部表示,農民學院開設目的在於讓有志從農者有學習農業的管道,提升我國農業人力之基礎素質,並增進專業農民之農業相關技術,因而整合所屬試驗改良場(所)及國立大專院校之教學資源,辦理各類農業專業訓練班,針對一般民眾、新進農民、在職專業農民,分別辦理農業入門班、初階訓練班、進階訓練班及高階訓練班等課程,學員可依據自身需要選擇符合的班別報名。   農業部說明,為普及農業教學,農民學院已將入門班數位化,讓有意從農但沒有經驗的學員可以不限時間及地點,獲得農業入門專業知識及更快認識農業,學員只要在課程規定間內完成觀看時數及通過測驗,即可取得課程時數認證。目前數位課程已製作了園藝、農藝、生物農藥應用、蝦類繁養殖、海水魚繁養殖、茶業、畜牧業、菇類栽培管理、種苗生產、養蜂及原鄉特色作物等11門數位課程,歡迎想了解農業的新生代踴躍參加。   農業部指出,對於從事農業不久的農友可以報名初階訓練班,將進行2周實體課程再加上2周實務訓練,除了提供基本生產技術的訓練,還結合農場見習的實務操作體驗,協助農業從業人員養成基本生產技術及專業能力。另針對在職專業農民的特殊需求,農民學院亦將調查其生產週期與期望上課方式,依據農民需求開辦客製化訓練課程,以符合農友的技術精進需求。   農業部強調,農民學院114年度農民學院共規劃辦理148梯次農業專業訓練課程,內容豐富多樣,各式精采課程將可培訓4,029人次以上,滿足農友求知的需求。相關訓練課程將自即刻起陸續開放線上報名,新春報名不打烊,希望透過系統化的培訓,讓有志從農的青年學習專業的知能與經營觀念,成為具有創新經營能力的農業經理人,為臺灣農業注入活水,並提升臺灣農業競爭力!

2025/1/23

      「2025臺北年貨大街」已於114年1月11日熱鬧展開!今日林奕華副市長化身饕客,到知名的寧夏夜市推廣臺北走春美食,有傳統的蚵仔煎、豬肝湯、臭豆腐和雞肉飯,還有創新的地瓜球、雞排、魷魚和蔥捲餅等國內外特色小吃,都可以在知名的寧夏夜市吃到,甚至是「臺北夜市打牙祭」榜上有名的神美食-林振櫂燒麻糬都在此列。除此之外,寧夏夜市趁著春節前夕,訪親社交需求回溫,推出寧夏夜市千歲宴,非常適合喜歡開箱嚐鮮的遊客,讓遊客免排隊即可享用在地經典小吃,歡迎市民朋友趁著連假期間相約到訪。       林奕華副市長表示,寧夏夜市位於臺北市大同區,緊鄰臺北車站、後站商圈、華陰街商圈、台北地下街及迪化街等,與其他商圈連結成一個臺北市著名的好吃、好玩又好買的旅遊網,不僅是國內民眾最喜歡的夜市之一,也是外國旅客必訪景點。近百家小吃攤導入街口、悠遊付、line Pay和各式各樣的行動支付,提供大家更安全、便利的服務,寧夏夜市參加經濟部優良市集暨樂活名攤評核,更榮獲5星優良市集之殊榮,春節連假不打烊,讓遊客在休憩之餘,一樣可以品嚐到豐富、好吃且獨特的美食。       林奕華副市長接下來將於1月25日及27日,分別到榮濱商圈及萬華各大夜市拜年,邀請民眾一起招財納福過好年!想知道更多年貨大街的活動資訊嗎?歡迎到「台北市商業處-我是商Ya人」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cooc/)查詢。

2025/1/22

立法院今(21)日三讀通過「野生動物保育法」部分條文共9條修正案,除全面禁止使用獸鋏、炸藥及其他爆裂物獵捕野生動物,非法獵捕野生動物使用之犯罪物品均應沒入(收)處分,原住民未經許可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應處以行政罰外,亦明定原住民族基於非營利自用目的得獵捕野生動物、及增訂備查制等規定,另野生動物逸失其飼主應負通報圍捕之責,以及圍捕費用得由飼主負擔等規定。   農業部說明,本次野生動物保育法修訂後,包括原住民族與農民在內的任何人,捕捉動物均不得使用獸鋏、炸藥與其他爆裂物。此外,亦增訂保育類野生動物逸失,飼主應負通報圍捕之責,如由政府協助圍捕,其圍捕所需費用由飼主負擔,並加重未通報當地主管機關或未積極圍捕之罰則;另非法獵捕野生動物案件所查獲之野生動物與其產製品及供犯罪或違規所用之獵具、藥品、器具、工作物、施工材料及所使用之機具,不論屬於何人所有均得沒收之。   農業部指出,為落實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803號解釋,原住民族獵捕活動之狩獵申請,應採多元彈性措施,因此修法增訂原住民族基於非營利自用得獵捕野生動物,及包含出生、除喪、慰喪等突發性狩獵需求可採備查制,又為讓原住民族未經許可的狩獵行為得以全面除罪化,避免「王光祿事件」再度發生,獵捕一般類或保育類野生動物均處行政罰,免受刑事司法追訴,並保留首次不罰之規定。   農業部表示,此次修法,也讓113年4月1日已完成預告的《原住民族基於傳統文化及祭儀需要獵捕宰殺利用野生動物管理辦法》修正草案取得法源並可望於明年首季公告施行,提供更務實且符合原住民族慣習的狩獵申請措施,並落實原住民族狩獵自主管理,將治理狩獵之公權力與部落或原住民團體分權共管,尊重原住民族傳統文化並兼顧野生動物資源永續。

2025/1/21

       春節長假將至,蔣市長關心春節民生供應情形,於本(21)日凌晨5時在產業發展局陳俊安局長及市場處黃宏光處長等人陪同下前往本市萬大路果菜、魚類批發市場巡視 。各批發市場已因應年節需求,加強節前預備作業,充分掌握貨源,目前蔬果、魚貨供應量充裕,價格平穩。       本(21)日蔬菜到貨量為1,773 公噸,平均價格每公斤約為32.6元;水果到貨量為639公噸,平均價格每公斤為86.1元。果菜批發市場對節前需求量較高之果菜如蘿蔔、甘藍、包心白菜、花椰菜、茼蒿及柳橙、棗子、蓮霧、番石榴、冬蕉及進口水果等大宗當令果菜,均貨源穩定且供應充足可滿足年節前民生需求。魚貨部分,交易量72.4公噸,平均價格每公斤約為125.1元。由於傳統應景魚貨如白鯧、黃魚等,價格因數量減少而上漲,建議民眾可採買金鯧、鱸魚、臺灣鯛等本土養殖魚貨,價格經濟又實惠。       蔣市長走訪農產品批發市場,並於魚類批發市場武聖殿及第一果菜批發市場土地公廟參拜祈福祈求風調雨順、農產品供應平穩、市民平安過節並對農產、漁產公司全體員工及供銷業者的辛勞表示嘉勉與謝意。

2025/1/21

農業部發布最新一期全國遊蕩犬隻數量調查推估結果,113年全國遊蕩犬數量推估為141,584隻,每百人遊蕩犬數為0.605隻,與上期(111)年調查結果159,697隻相較,遊蕩犬數量減少18,113隻(11.34%)、每百人遊蕩犬數減少0.085隻/百人(12.32%),顯示農業部針對遊蕩犬族群管理相關配套措施,確有控制遊蕩犬族群不繼續擴張之成效。農業部重申遊蕩犬族群控制之關鍵仍在於飼主責任,若飼主能確實依動物保護法善盡照護責任,不棄養、不放養、要絕育,自源頭斷絕遊蕩犬來源,方能使人犬衝突、野生動物與犬隻衝突根本改善。 全國遊蕩犬數量已趨穩定   農業部為確實掌握全國遊蕩犬隻數量變化趨勢,自107年起遊蕩犬調查頻度為每2年調查1次,並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所發布犬隻族群管理指南(Guidelines for Dog Population Management)之照像捕捉調查方法,進行全國遊蕩犬隻數量調查推估。113年以村、里為抽樣單位,並考量遊蕩犬數量分布與村里之都市化程度高度相關,爰依據全國村里之人口密度、從農人口比例及老化指數等進行全國村里分層,自其中抽樣739個村里,相較於111年抽樣村里(645個村里)多94個村里,經統計推估113年全國遊蕩犬數為141,584隻。   農業部說明,全國遊蕩犬數量調查自107年至111年結果顯示數量自146,773隻至159,697隻(如附表),而由113年結果觀察,已結束自107年調查以來逐次小幅遞增之趨勢,而反轉向下回到與107年調查接近之水準,雖仍尚未達統計顯著不同之差距水準,但確已顯示農業部自106年全國公立動物收容處所「零撲殺」政策推動後,以科學化與系統地執行遊蕩犬隻族群管理工作等配套,擴大犬隻絕育量能,已抑制遊蕩犬族群數呈穩定趨勢(完整數據資料公布於農業部動物保護資訊網)。 多管齊下因地制宜推動遊蕩犬族群管理工作   農業部強調遊蕩犬管理絕非僅靠單一策略可解決,自源頭強化飼主責任、區域性推展遊蕩犬高強度絕育、加強加嚴寵物業商用犬、貓之源頭及流向管理,並公私協力強化寵物登記及絕育管理之執法作為,致終端改善政府部門動物收容處所收容品質、多元認養方案等,多管齊下且因地制宜,方能達到同時保障民眾安全、維護野生動物棲息環境,並保護動物,共建人與動物之友善環境。   農業部也呼籲家中養狗的朋友,應確實完成寵物登記、繁殖管理、不放養並務必要施打狂犬病疫苗,避免犬隻成為當地遊蕩犬持續產生的源頭。114年農業部除要求縣市政府持續監控轄內人犬衝突或野生動物保育衝突熱區之遊蕩犬處置,並會開始要求各縣市政府以熱區為起始同心圓擴散方式推展全區域高強度絕育覆蓋計畫,以加速遊蕩犬族群控制成效。 附表-107/109/111/113年全國遊蕩犬調查推估總數 年度 107年 109年 111年 113年 遊蕩犬總數(隻) 146,773 155,869 159,697 141,584

2025/1/21

行政院今(20)日邀集各部會說明總預算案,農業部表示,農業部預算關係到農民、農村跟全國民眾的生活,呼籲國會應理性審查。另針對農業部預算刪減及凍結情況,農業部以下說明:   關於立院上週五通過中央機關媒宣費刪減60%,農業部及所屬機關媒宣費皆被刪掉60%,將會影響邊境防檢疫、山林防災、土石流防災、臺灣農產品推廣、農業保險宣導等工作。   舉例來說,農業部過去透過平面文宣、社群媒體宣導防堵非洲豬瘟、邊境防疫的重要性,向民眾宣導相關防疫規定,才能守住美味的台灣豬、保護國內養豬產業。另關於土石流、山林火災的事前防災宣導,需不斷向民眾宣傳防災的重要性,讓民眾在災害突然來襲時,能保護自身及家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而在推廣臺灣農產品部分,也需要讓國內、海外的民眾了解台灣農產品,進而提高銷售和農民的收益。此外,攸關農民權益的稻米、雜糧農業保險的申領方式和時間,也需農民正確知道資訊;宣傳外來入侵種防治,讓民眾知道生態保育的訊息,這些皆需媒宣費來做支應。   關於業務費仍遭提案刪減或凍結,農業部表示,業務費是每個行政機關的命脈錢,其中包括水電、通訊、資訊系統的日常運作,若此費用遭到刪減,機關運作將受到影響,間接影響農政工作,更會影響農民福利的申請作業,而相關的產銷履歷平台維運、肥料及添加物的查驗,預算也將遭到排擠,讓全國消費者食安權益受害。   關於立院通過中央機關減列國外旅費60%、國內旅費20%,農業部表示,國際旅費涉及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雙邊檢疫工作,例如進口肉品、水果的查廠跟查核,都需同仁飛到國外去,至現場看是否符合規定,是在維護國內民眾食安的重要經費。   農業部表示,今年為臺灣豬肉的關鍵年,臺灣有望從傳統豬瘟疫區除名,屆時台灣就成為全亞洲第一個沒有三大豬病的國家,這些都需要農業部同仁多次參與國際組織會議,一次又一次地談判,此次刪減將會排擠同仁參與國際會議的旅費,對於臺灣豬肉外銷間接造成影響。   農業部說明,在國內旅費的部分,在颱風天、寒害等天然災害過後,農業部各改良場也都需要國內旅費,前往現場勘災及協助災後復原,而巡山員進行山林保育及監測時,也需要國內旅費作為支應。   農業部強調,支持農業部預算就是在支持臺灣農民、農村及全國民眾食安、生命財產安全,再次呼籲國會應理性審查,共同守護臺灣農業。

2025/1/18

農曆春節是我國重要的團圓節日,國人採購年貨、送禮、祭祀、親友團聚等活動,推升蔬果、魚肉、花卉等農產品的消費需求。為充裕供應年節所需,農業部已盤點農、漁、畜產品的節前供應狀況,並妥善規劃調配措施,以確保民眾能順利購得所需食材。整體而言,今年春節期間相關農產品供應充足,請民眾安心選購。   農業部說明,近期氣候冷涼且日間陽光充足,適合各類冬季蔬菜生長,供量逐步增加,預期春節前蔬菜供應量可滿足消費需求。果品部分,蓮霧、棗、鳳梨釋迦、椪柑、桶柑及茂谷柑等應景水果正值產期,品質佳,供應充裕;水產部分,如金鯧、鱸魚及石斑等優質國產魚可充分滿足市場多元需求;畜禽部分,亦已協調產業界加強供應,確保年節期間豬肉、雞肉等供應無虞,讓國人年節期間可安心採購。   農業部表示,年節期間整體農、漁、畜產品均供應充裕,該部也將持續監控市場供應情形,協調產業界配合彈性調度供應,滿足國人年節採購農產品之需求,歡慶團圓迎好年。

2025/1/16

        臺北市市場處表示臺北農產公司12月監測批發市場蔬果農產品農藥殘留監測結果,113年12月共計抽驗1,201件蔬果產品,檢驗結果88件不符合規定,銷毀重量計15,325公斤,其中包含針對高風險農產品進行加強抽驗。        臺北市第一、二果菜批發市場由市府委託臺北農產公司經營管理,為維護民眾食用生鮮蔬果之安全,每日對於進場拍賣之果菜進行農藥殘留之抽驗,並於拍賣前完成並判定檢驗結果。113年12月共計抽驗1,201件蔬果產品,檢驗結果88件不符合規定,銷毀重量計15,325公斤,主要不合格品項為芥菜、菠菜及辣椒。進場果菜經抽驗不合格,臺北農產公司隨即禁止該批貨交易,並暫停當日供應人其餘供應代號之同品項蔬果拍賣,經取樣檢驗合格後始得拍賣,如檢驗不合格則報廢銷毀,同時依「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批發市場供應人申請登記及管理要點」規定停止其供應。        市場處每年補助臺北農產公司購買相關檢驗耗材,預計可檢驗量能可達14,000件,以防堵農藥超標農產品流入市面。另為有效運用檢驗量能,臺北農產公司針對不合格品項進行加強抽驗,將抽驗結果資訊回饋農政單位,並函知違規供應單位改善,同時副知當地縣市政府、農政主管機關進行源頭用藥輔導,落實源頭管理,以有效維護大台北地區食品安全。        每年春季是韭菜品質最佳的季節,在台灣主要產區分布於桃園市大溪、彰化縣及花蓮縣,韭菜富含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A及蛋白質,是營養豐富的蔬菜,臺北市市場處貼心提醒,民眾在選擇韭菜時,應挑選莖葉粗、不軟爛,顏色翠綠者,民眾可把握時機,品嚐最原始的風味。

2025/1/16

針對近期部分立法委員提案欲刪減農業部業務費用及文宣費用,農業部說明如下:   關於業務費部分,有委員提案將農業部業務費刪減只剩下1元,農業部表示,農業部業務費除包含日常營運所需的水電、物品等相關費用,更涉及老農福利津貼申領及核發、農產銷履歷系統平台維運、飼料或飼料添加物查驗、農民職業災害保險等農政業務及農民福利。   其中目前請領老農福利津貼的人數約52萬,農民職業災害保險在保人數34.5萬人,若照委員提案刪減至只剩1元,將大幅衝擊農民生計及農民工作保障。另外,行政預算刪減將造成各項農政業務推動、服務陷入立即停擺的危機,這將史無前例的讓政府機關關門。   關於立委預計將文宣費全額刪減,農業部表示,文宣費主要用於向民眾說明農業施政情形及辦理相關業務推廣。例如在國際陸續傳出非洲豬瘟疫情時,農業部投入相關預算,向民眾說明防檢疫宣導,籲請大眾共同遵守防疫規定,臺灣才能在去年從非洲豬瘟疫區除名,進而拓展臺灣豬肉外銷市場,保障豬農收益。   又例如,林業保育署投入相關文宣預算,進行山林火災的宣導工作,以避免近期洛杉磯森林大火的情況。主責土石流防災的農村水保署持續宣導民眾防災觀念,讓民眾在災害來襲時,能守護自身及家人的生命安全。   農業部強調,虛心接受國會的指教與監督,也會持續與委員溝通協商,但業務費減列為1元,或將文宣預算全部刪除,這將讓臺灣農業發展停滯、農民生計受衝擊、民眾生命安全受影響,影響層面甚廣。農業部籲請立院應考量臺灣農業發展現況,共同守護農民生計及臺灣農業發展。

2025/1/15

為表揚在食農教育推動具有卓越貢獻的個人或團體,農業部今(14)日舉辦「第一屆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頒獎典禮。行政院卓榮泰院長特別蒞臨頒獎典禮致詞表達祝賀之意,肯定各得獎人對食農教育的努力與貢獻,並親自揭曉特優獎得主與頒發各獎項,表揚各得獎人於推動食農教育的卓越貢獻。農業部陳駿季部長表示,食農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重新建立人與食物、農民、土地的鏈結,農業部將持續加強對食農教育的支持,與社會各界合作,深化食農教育的成果。 食農教育立法後首屆舉辦,為食農教育獎勵貢獻 樹立標竿   農業部指出,本屆「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是食農教育法立法後,首度辦理的國家級食農教育獎項,共有273位報名者,經過初審、複審與實地訪查三級評選,最終選出15名得獎人,涵蓋了農業、教育領域,並涉及學校、農民團體、民營企業與公益法人等多個角色,展現食農教育的多面性及各界的重視與貢獻。   廖肇瑞老師、家福股份有限公司與池上鄉農會,分別榮獲本屆個人組與團體組的特優獎。   廖肇瑞老師以食農教育打開特教班學生的學習大門,並透過校園食農實踐,讓特教生成為校園中的食農小老師,展現食農教育帶來改變的力量。   家福股份有限公司推動「從產地到餐桌」的食農教育、組織「產地之旅」,讓消費者瞭解友善農業與地方文化,並將賣場打造成食農教育場域,增加友善農產品銷售及深化消費者對永續農業的認識。   池上鄉農會以「池上米」產業為基礎,在「金色豐收館」提供多元食米教育體驗,並整合在地農民與學校,將米食融入均衡飲食推廣,把池上打造成全國知名的稻米產地與食農教育示範基地。   個人組優等獎部分,曾志華老師致力校園系統性食農課程及減少剩食;蕭淑芬園長克服都會腹地限制,打造都市幼兒食農教育的綠洲;第二屆百大農李法憲,推動社區支持農業與整合農村青年,打造出梓官地方的食農品牌;龔建嘉獸醫師創立鮮乳坊推動鮮乳食農,深化消費者對國產鮮乳的認識與支持。   在團體組優等獎,冬山鄉農會將閒置倉庫改建成良食農創園區,攜手生產端提供民眾食農體驗,培養民眾對國產農產品的認識與支持;灃食飲食文化基金會以全國性的計畫,讓食農教育深入全國校園。而洄遊吧有限公司、養殖漁業基金會及高雄新港社區發展協會,則發揮新創企業、公益法人及社區的力量,推動食魚教育,促使國民識魚、知魚,進而愛上吃魚,提升對永續漁業的理解。其他得獎學校如:羅東幼兒園、北斗國中及南隆國中等,也以在地農業特色設計食農課程,深化學生食農素養。   農業部特別頒發「食農教育特殊貢獻獎」給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林如萍教授,表彰其在食農教育的特殊貢獻。林教授致力於食農教育研發及輔導推廣,提出臺灣本土食農教育ABC 模式及三面六項架構,已為當前各界推行食農教育的重要參考,並持續為食農教育永續發展提供建言,是臺灣食農教育的重要推手。 攜手前行,共築臺灣食農教育的美好未來   農業部強調,「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不僅是對得獎者的肯定,更是對食農教育未來發展的鞭策。該部期待透過此獎項,建立食農教育的發展標竿,激勵更多的食農教育工作者,投入食農教育的推動行列,促進全民食農教育目標達成。   農業部表示,期待藉由本屆獲獎者的經驗與成就擴散,激勵更多力量參與食農教育。另針對有意辦理食農教育的大專校院、法人團體或農企業,該部提供「114年食農教育推廣計畫補助計畫」,申請期自114年1月20日至114年2月20日截止。歡迎各界研提食農教育推廣計畫,相關補助規定與申請簡章,可至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https://fae.moa.gov.tw/計畫申請/申請資訊) 查詢。也期待未來透過食農教育相關獎勵與計畫,鼓勵更多的學校、企業與民間團體,共同投入食農教育推廣工作,共築臺灣食農教育的美好未來。

2025/1/11

113年多個颱風連續侵臺,造成農林漁牧業受到嚴重災損,農業部為協助農、漁民儘速恢復生產,在災害發生的第一時間公告農業天然災害救助地區及品項。經統計截至114年1月6日止,113年之風災已撥付約54億元之救助金至各公所,農業部籲請各地方政府儘速辦理相關作業,以協助在農曆春節前將救助金撥入申請農、漁民的帳戶。   農業部說明,依據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規定,災害公告後翌日起10個工作日內,農民應向受災地公所提出申請,30日內由基層公所完成實地勘查;直轄市、縣(市)政府於7日內完成抽查及現金救助核定後,農業部即可撥付救助金至公所。為儘快協助受災農、漁民,農業部近年已新增相關簡化作業措施,當災損嚴重達災損天氣參數或經農業部公告,且經公所確認受災農民有種植、養殖客觀證明文件,可免去實地勘查;113年進一步修正,不具有種植或養殖客觀證明文件之申請案,公所採抽樣勘查,免再確認個案之損失率,大幅簡化措施認定等作業流程,以此精進救助制度,協助農、漁民度過嚴峻的環境變遷影響。   農業部表示,113年凱米颱風、山陀兒颱風及康芮颱風分別對臺灣不同地區造成災損,災損面積廣大者,農業部第一時間已採全品項公告救助;而於特定地區及作物損害嚴重者,並公告採簡化措施減少公所勘查人力運用,加速核定救助案件之時間。   鑑於救助案件須經直轄市、縣(市)政府核定後,始得報送農業部據以撥付救助金。該部近期接獲農民陳情尚未收到農業天然災害救助金,經查凱米颱風及山陀兒颱風已發放救助金額達9成以上;另去年11月初侵臺的康芮颱風,目前仍陸續公告遲發性災損救助,發放救助金之比例約有5成,對於執行率10%以下的南投縣、雲林縣及臺南市政府等,農業部籲請該等直轄市、縣(市)政府儘速辦理相關作業,共同協助受災農、漁民領取救助金,恢復農業生產。

資料來源 © 行政院農委會